SCIENCE:178個與人有關**基因組測序完成
SCIENCE:178個與人有關**基因組測序完成
SCIENCE:178個與人有關**基因組測序完成
研究人員公布了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中的前178個與人類宿主有關的**基因.組序列的*初的分析。
您是否願意分享您的智慧,用您的學識和經驗幫助他人解決疑惑呢?生物秀知道期待您的加入!| 待解決問題
在5月21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人類微生物旗下的學術聯盟(Human Microbiome Jumpstart Reference Strains Consortium)的研究人員公布了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中的前178個與人類宿主有關的**基因組序列的*初的分析。
研究人員將與其他人共享他們的數據,這樣其他的遺傳學家如果試圖從自然環境中對大量的微生物基因組做直接采樣的話,他們可以參考這些數據。這一對我們身體上的微生物的更好的理解會在將來為了解某些人類的**提供線索。
16SrDNA序列的係統進化樹,來源:《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
由於二十世紀90年代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要在15年內完成這一計劃任務是很艱巨的。為了順利完**類基因組特彆是功能基因組計劃,科學家們同時也啟動了模式生物基因組計劃,以期探討序列測定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確定基因功能的表達模式,其中包括大腸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釀酒酵母等微生物。
在過去的10年中,微生物學領域得到巨大的轉變,這部分是由於坐落在馬裡蘭州洛克菲勒市的基因組研究所(TIGR)的基因組測序儀的幫助。TIGR的科學家們發表了*初三個完整的微生物基因組序列——Haemppholus influenzae, Mycoplasma genitalium與Methanococcus jannaschii,並且隨後完成了至2004年1月份全球完成與發表的150個微生物基因組中的40個。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研發了對在其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大規模基因組測序的標準化方法,他們的目標之一是為至少900種將人體稱為住所的**製作出參照基因組序列。目前公開的是頭178個與人類宿主有關的**基因組序列的*初的分析。 到目前為止,這些結果給未來的分析工作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線,儘管這些研究人員說,他們隻是剛剛觸及了人類“微生物組”的表麵而已。
2007年Science雜誌就預測,人體微生物的研究可能成為國際科學家們的新熱點課題,時間過去3年,這一預測就得到實現,隨著腸道微生物基因組計劃,腸道微生物與代謝**的研究步伐的加速,腸道微生物研究受到**的重視。
在今年三月,Nature雜誌就以封麵文章的形式公布了人體腸道元基因組研究計劃(MetaHIT)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用高通量的測序技術和高效能的信息分析平台,取得了一係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機體除受自身基因的調控外,還受到大量的共生**的影響。這些**大部分寄生在人的腸道中,通稱為腸道菌群,在學術界常被稱作“人體腸道元基因組”。該項研究成果收集了124個來自於歐洲人腸道菌群的樣本,采用了新一代大規模高通量的測序技術進行深度測序,產出近6千億的堿基序列。經過序列組裝和基因注釋分析,從中獲得330萬個非冗餘的人體腸道元基因組的參考基因,約是人自身基因的150倍。這個基因集中包含了絕大部分目前已知的人體腸道微生物基因,但更多的是目前未知微生物的基因。從這個基因集中可以估計人腸道中存在約1000到1150種**,平均每個體內約含有160種優勢菌種,並且這些**是絕大部分個體所共有的。
SCIENCE:178個與人有關**基因組測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