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頻率電針對模型大鼠抗抑鬱效應比較研究
摘要: 目的 用大鼠強迫遊泳行為模型觀察2Hz和100Hz電針的抗抑鬱效應。方法 選用SD雄性大鼠, 分為模型組、電針組(2Hz組、100Hz組),取百會、印堂穴,觀察針刺後遊泳不動時間,並采用開野實驗法檢測大鼠活動性。結果2Hz電針組遊泳不動時間減少,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同時活動性不增加(P>0.05);100Hz電針組遊泳不動時間與模型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提示2Hz電針可能具有抗抑鬱效應。
關鍵詞: 電針,頻率,強迫性遊泳,抑鬱症
抑鬱症是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電針**抑鬱症有一定療效[1],近年來電針**抑鬱症的動物實驗研究也日益深入[2~7]。電針頻率對療效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電針**抑鬱症的適宜頻率目前仍不清楚。本實驗采用大鼠強迫遊泳抑鬱模型,旨在探討低頻2Hz和高頻100Hz電針的抗抑鬱效應,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及分組
雄性SD大鼠,體重(120±10)g,由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清潔級。每4隻1籠群養,食水不限,自然照明。隨機分為模型組(針刺不通電)、2Hz電針組和100Hz 電針組。馴養1周後開始實驗。
1.2電針頻率的選擇 選取相當於人體解剖部位的印堂、百會穴,使用電針儀。電針頻率分彆為2Hz、100Hz,波型為方波,波寬在2Hz為0.6ms,在100Hz為0.1ms;電流強度1—2—3mA遞增(即先給1mA,以後每10mis增加1mA,到3mA為止),以局部皮膚輕微顫動且動物不嘶叫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每連續3次後間隔1d,共9次。
1.3強迫遊泳實驗方法
基本按照Porsolt等方法進行[8]。末次電針前大鼠預遊,即將大鼠單個放入圓柱形玻璃缸內(高40cm,直徑20cm),缸中水深20cm,水溫25~28℃,15min後取出大鼠,毛巾擦拭並置取暖器旁烘乾,隨後電針。預遊24h後,將大鼠放入同樣條件中強迫遊泳,測定5min內的累計不動時間(不動為大鼠停止掙紮呈漂浮直立狀態,僅有偶爾的肢體運動以保持頭部浮在水麵)。測試在上午進行,各組平行操作。
1.4開野實驗方法
按照參照文獻[3]方法,強迫遊泳實驗結束2h後,將大鼠單個放入敞箱(長寬均為80cm, 高40cm,底部為等麵積的25格,內壁為黑色),記錄5min內大鼠行走格數(crossing),站立次數(rearing)和糞便數。各組交替進行,以減少生物節律對大鼠行為的影響。本實驗用以檢測大鼠活動性。
1.5數據處理實驗結果以χ±s表示。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繼以Dunnet雙側檢驗進行統計處理,以P<0.05作為統計顯著性水平。
2結果
2.1 對大鼠強迫遊泳行為的影響
2Hz組可明顯縮短大鼠強迫遊泳不動時間,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100Hz組有縮短不動時間的趨勢, 但與模型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2Hz組與100Hz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 。
2.2對大鼠活動性的影響
2Hz組、100Hz組分彆與模型組相比較,行走格數有增高的趨勢,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站立次數有減少的趨勢,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2Hz組與100Hz組之間冇有顯著性差異(P>0.05)。顯示各組活動性無明顯差異。
3討論
本研究采用大鼠強迫遊泳這一有效的抑鬱症模型,**比較了2Hz和100Hz電針的抗抑鬱效應。
由Porsolt等建立的大鼠強迫遊泳實驗,是常用的抗抑鬱劑評價模型,廣泛應用於抗抑鬱藥的篩選[8]。該實驗將動物放在一個局限且無法逃出的空間裡遊泳,動物拚命掙紮、無法逃脫後,放棄逃跑的企圖而出現不動狀態,或僅有很小的運動以維持頭部浮在水麵上,此狀態反映了動物的絕望行為。許多有效的抗抑鬱劑如三環類、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和一些新型抗抑鬱藥,可縮短不動時間來抑製這種行為[9]。這是一種急性應激模型,可模擬抑鬱的絕望狀態,但也有認為這是一種應激適應[10]。我們觀察到,單次或連續3次電針對動物的行為無明顯影響(未顯示數據)。而電針9次後,2Hz電針組動物入水後較對照組活躍,表現為掙紮、跳躍、潛入水中尋找出路等,遊泳不動時間明顯減少,較100Hz組明顯。另外在開野實驗中觀察到,2Hz組活動性並未增高, 表明遊泳時活動增多不是運動興奮所致, 這初步提示2Hz電針具有抗抑鬱效應。另外提示,電針產生抗抑鬱效應需要有累加的過程, 這不同於某些抗抑鬱劑單次給藥即起效。
慢性應激模型多見於當前電針**抑鬱症的實驗研究中[2~4],該模型有模擬抑鬱症的快感缺失症狀、符合抑鬱症相關理論等特點。而強迫遊泳實驗簡便易行,適合於抗抑鬱藥篩選 [10]。因此,我們選用強迫遊泳模型來研究2Hz和100Hz電針的抗抑鬱效應。另有報道, 采用小鼠強迫遊泳實驗進行電針合用抗抑鬱藥的研究[6]。由於小鼠強迫遊泳實驗變異較大, 故本研究選用大鼠強迫遊泳實驗。
本實驗選取的百會、印堂穴,為針刺**抑鬱症實驗研究中所常用[2~5]。百會為督脈穴,又名三陽五會,乃手足三陽、督脈、足厥陰交會之處,具有熄風醒腦之功。印堂為經外奇穴,具有鎮痙清神之功。由於大鼠的百會、印堂穴相距較近,在電針操作中需要注意避免短路。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大鼠強迫遊泳實驗中,2Hz電針減少遊泳不動時間的效果比100Hz好;有關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