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搜索

聯係我們


聯係人:

總經理 13917267438  (趙)(同微信)

閔經理 13818341261

任經理 13085076120

李經理 15801723647

聯係電話:021-54172191

傳真號碼:021-54132629


QQ:2025986469 

Email:2025986469@qq.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閔行區金平路328弄124號1002室 

郵政編號:200240 

公司網址:www.bio-will.com



文章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技術文章> 其它>

恐懼記憶的*新秘密

日期:2025-05-07 00:51
瀏覽次數:1976
摘要:
恐懼記憶的*新秘密
中韓兩國科學家*近發現,一個叫NR2B的蛋白質分子在恐懼記憶的形成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恐懼記憶一旦形成,就會對人產生長久影響。
  那麼恐懼記憶是如何產生與儲存的?這是腦科學研究中的一個有趣而重要的問題。中韓兩國科學家*近發現,一個蛋白質分子在恐懼記憶形成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個蛋白質分子叫“NR2B”,是傳送神經信號的一種受體分子。他們發現,如果減少大腦前扣帶皮層中的NR2B受體的數量,或使已有的NR2B受體“睡著”不工作,恐懼記憶就不能形成。
  這一成果是由複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卓敏、李葆明以及韓國國立漢城大學的薑奉鈞領導的研究團隊做出的,論文發表在9月15日出版的《神經元》(Neuron)雜誌上。
  
  杏仁體與恐懼記憶
  國際腦科學界普遍認為,大腦杏仁體是恐懼記憶建立的神經**。杏仁體在人的各種情緒反應當中———例如憤怒、焦躁、驚恐等———充當了指揮所的角色。
  杏仁體是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元聚集組織,和旁邊的海馬以及扣帶回都屬於大腦邊緣係統。
  1960年代,美國耶魯大學的狄嘎杜曾經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把一對電極插入一頭公牛的杏仁體,電極連接到公牛體外一個能夠發出電信號的儀器,他通過遙控這個儀器向公牛的杏仁體發出電信號。
  狄嘎杜把公牛牽到室外,手持遙控器近距離地向公牛身上的儀器發出指令,使得儀器對公牛杏仁體進行電信號刺激。公牛突然暴躁起來,凶猛地向狄嘎杜衝來,就在公牛要撞到狄嘎杜的時候,他再次發出遙控信號,停止對公牛杏仁體的刺激。公牛突然止步,安靜下來,一點也冇有了剛才的怒火。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杏仁體控製情緒的功能。
  阿德菲是美國心理學和神經係統科學教授,他曾對一名大腦杏仁體受損的婦女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觀察。阿德菲讓這名婦女與其他誌願者通過小洞觀看不同麵部表情的人物照片。其中,一部分照片中的人物麵部表情為害怕,另一部分照片中人物的麵部表情為高興。結果發現,由於杏仁體受損,這名婦女不能分辨出人們害怕的表情。
  
  不怕電擊的老鼠
  複旦大學和韓國國立漢城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恐懼記憶的形成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
  “我們在大腦的前扣帶皮層發現了秘密。”李葆明教授說。
  學習和記憶是建立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和信息傳遞的基礎之上的。NR2B受體就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專線電話”的關鍵部件。如果通過遺傳學或藥理學手段作用於NR2B,降低其合成數量或阻斷其活性,就能乾擾“專線電話”,讓恐懼記憶無法形成。
  複旦大學的實驗人員為此進行了一個實驗。實驗人員先把一隻正常的老鼠放入籠子接受電擊。過24小時或48小時再把這隻老鼠放進籠子,隻見老鼠弓著身體,顯得驚恐萬分。實驗人員說,老鼠弓背是高度恐懼時候的一種行為狀態,說明老鼠對於這個曾經受過電擊的籠子留有恐懼記憶。
  然後,實驗人員又把事先注射過能阻斷NR2B受體活性**的老鼠放進籠子,同樣給這隻老鼠施加一次電擊。24小時或48小時以後,再把這隻老鼠放進同一隻籠子,可是這隻老鼠一點恐懼反應都冇有,好像此前從未經曆過電擊一樣。
  “實際上,這就是**在起作用,使得NR2B受體的活性降低或受阻,老鼠不能形成恐懼記憶,所以當回到有過痛苦經曆的環境時,它也表現麻木。”李葆明教授說。
  
  有冇有“忘情水”?
  對於人類來說,如果遭受巨大的災難性事件,會產生恐怖記憶並引發消極情緒,這種噩夢般的記憶很可能會折磨一生。而科學家的基礎研究為減輕這種“創傷後應激綜合征”提供了可能性。
  “將來若能開發出針對前扣帶皮層NR2B受體的選擇性**,在災難發生後較短的時間內服用,就有可能消除或緩解精神創傷。”
  “這是不是就是‘忘情水’?”
  “忘情水?倒冇有這麼神奇。”李葆明教授解釋說,人類大喜大悲的情緒記憶的形成,在腦機製方麵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就是消除恐懼記憶的同時也擦掉了愉快的記憶痕跡。
  李葆明表示,他們今後將繼續開展有關NR2B受體的功能研究,比如說這種受體在注意力調整及問題解決能力方麵的作用。
  “這是一個漂亮的合作研究。”美國西北大學教授饒毅回答記者的采訪時說,“卓敏和李葆明在神經科學各有特長。卓敏對學習記憶的神經生理學、細胞和分子機製方麵有多年的研究,李葆明在神經生理學和**認知行為研究方麵有經驗,他們的合作是互補的。”
  饒毅說,“這也是海內外合作的一個成功例子,希望海內外華裔科學家們有更多的良性互動,獲得更多的有意義的科學發現。”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73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