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搜索

聯係我們


聯係人:

總經理 13917267438  (趙)(同微信)

閔經理 13818341261

任經理 13085076120

李經理 15801723647

聯係電話:021-54172191

傳真號碼:021-54132629


QQ:2025986469 

Email:2025986469@qq.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閔行區金平路328弄124號1002室 

郵政編號:200240 

公司網址:www.bio-will.com



新聞詳情
所在位置: 首頁> 公司新聞> 其它>

科研儀器過度依賴進口

日期:2025-05-06 20:06
瀏覽次數:2449
摘要:

科研儀器過度依賴進口拖了**後腿
去年“兩會”期間,“大型科研設備共享難”成為代表委員熱議
的話題,今年記者追蹤采訪發現,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同樣
引人深思:我國每年上萬億元的科研固定資產投資中,有60%用於
設備進口;部分**儀器100%依賴進口。政協委員憂心——科研
儀器過度依賴進口拖了**後腿。

  “我們的TD—SCDMA技術發展得不錯,但是技術上的製約也很
多,其中一個重要方麵就是測試的儀器儀表。冇有先進的測試儀
器,技術和質量就很難保證。”在今天的政協科技界聯組會上,
列席會議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以這個例子呼應朱星委
員關於加強國內科學儀器研發的發言。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朱星的發言源於他參與的一項關於國
內科學儀器現狀的調研。這份調研顯示,我國每年上萬億元的科
研固定資產投資中,有60%是用於進口設備,部分領域的**儀器
100%依賴進口,每年進口儀器總額幾十億美元,並以每年約30%的
速度增加。

  “過去20年來,我國在關鍵先進儀器的**方麵逐步喪失了
國際競爭力,在大部分重大先進裝備領域的競爭上更處於劣勢,
關鍵科學儀器裝備嚴重依賴國外技術。”朱星頗為憂慮,“我國
在科學儀器的研究和製造方麵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是縮小,而
是逐步拉大,對國外儀器依賴度逐年增高。”

  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也曾指出,中國人購買科研儀器的熱
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國公司,由於科研儀器對外依存度過高,
中國的科學研究存在嚴重的“空芯化”現象。

  “那是因為我們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蹤模仿彆人,這些研究
中使用的儀器都可以從國外買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製的儀
器,所以也就冇有人去做。”對於這一問題,有政協委員這樣認
為。

  而在朱星看來,“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
評估體係側重快速跟蹤國際發展前沿,潛心於係統儀器研發人員
的貢獻在科技論文、引用率和獲得獎項方麵冇有得到充分認可”
。朱星說,由於急功近利的學術環境,很少有人願意坐冷板凳去
從事顯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單位原有的儀器研發人員、配套
的輔助人員已經不複存在。

  此外,近年來迅速增長的科研經費使得研究人員有更多的經
費購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貴科研儀器,客觀上影響了研究人員從
事儀器研發的積極性。

  而對於我國學者參與國際大型研究裝置合作項目,朱星認為
其實也是把雙刃劍,這雖然鍛煉了國內的儀器研發隊伍,但也導
致了對國際大型裝置項目的依賴性,不利於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儀
器。

  “我們必須意識到,現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來越依賴於先進
的科學儀器,誰掌握*先進的科學儀器研發技術,就掌握了科技
發展的主動權。”朱星說。

  “我從事的納米光學研究工作和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的發
明有密切聯係。”他以STM的開發開辟了納米技術研究新領域為例
說,198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在瑞士IBM實驗室工作的科學
家,這一獎項的頒發震動了科學界:為什麼這項僅僅依據量子力
學*基本原理的實驗觀測技術能夠在問世僅5年後就獲得科學的桂
冠?

  “因為,這項成果的核心部分關鍵儀器STM的發明,使得科學
家用納米尺度的探針在物體表麵掃描時,可以直接‘看’到單個
原子,使人們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單個原子、單個分子的水平。20
多年來,STM這項**儀器打開了納米技術研究新領域,成為納米
顯微*關鍵的表征儀器。”朱星說,“實際上,諾貝爾獎已經數
十次授予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儀器研發的科學家。”

  “所以,加強科學儀器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能力是提高我國
自主**能力、建設**型國家的必然選擇,特彆是今年的政府
工作報告對納米技術研究等作為關鍵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做
前沿部署,而要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必須研發出先進的科學儀
器做支撐。”朱星說。

  他認為,為了提高我國在科學儀器資助研發能力,應當從不
同部門、不同層次設立**型儀器研發專項資助;並明確重點資
助方向,針對某一時期的重點資助領域,從關鍵部件到關鍵技術
再轉向整機研製,直到進行集成**,形成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科
學儀器產業。“希望相關政策能在‘十二五’規劃中予以落實。

  此外,他還表示,應完善科技評估體係,建立良好的先進科
學儀器研發氛圍,支持和鼓勵科研人員從事具有長遠影響的**
型科學儀器裝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發隊伍,以保證我國
在某些關鍵領域儀器研製的**地位。
 

滬公網安備 31011202007349號